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曾发出震撼警告:若中美开战,美国“百分百肯定”会从菲律宾的军事基地攻击中国的导弹基地和军事设施,而菲律宾早已深陷其中无法脱身! 这位以现实态度著称的政治强人直言,这不是因为他亲中或反美,而是因为他看到了菲律宾正被绑上战车的危险现实。
美军在菲律宾的军事存在绝非偶然。 2014年签署的《加强防务合作协议》让美国能以“轮换”名义在菲律宾部署部队和装备,表面上是为了联合训练和救灾,实际上是为美军在亚太打造前沿跳板。 到2023年,美军可用基地增加到九个,其中四个新基地的位置极具针对性——吕宋岛北部的基地距离台湾仅约400公里,巴拉望岛基地则紧贴中国南沙群岛。
这些基地的选址,摆明了冲着中国核心利益区域布局。 杜特尔特曾尖锐指出:这些基地根本不是“防御盾牌”,而是美国插入西太平洋的“矛尖”。 最引发地区紧张的是美军在菲律宾部署的“提丰”中程导弹系统——2024年4月,第一套“提丰”系统以演习名义运抵吕宋岛北部。
这套导弹系统的部署意味着什么? 它的射程覆盖中国长三角、珠三角等关键经济与军事区域。 菲律宾军方对此表示欢迎,甚至参与操作训练,认为能“提升威慑力”。 但杜特尔特算过一笔账:菲律宾全年军费不到60亿美元,而美军单是采购F-16战机就花掉56亿美元。
美菲之间的军事绑定根源可回溯到1951年的《共同防御条约》。条约规定双方在太平洋区域的任何一方受到武装攻击时,将采取行动对付共同的危险。 2025年4月,美国国防部长访问菲律宾时重申落实该条约承诺,这被广泛视为美国为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撑腰的信号。
但美国真的会保护菲律宾吗? 当被问及“是否会在战时保卫菲律宾”时,美国五角大楼始终含糊其辞,从未给出明确承诺。 这种暧昧态度与美国在菲律宾的军事部署形成鲜明对比——他们乐于部署武器,却不愿明确安全承诺。
菲律宾的处境极为矛盾。 中国曾是菲律宾最大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,2022年双边贸易额超800亿美元。 中国累计投资超百亿美元,仅帕西格河桥梁项目就创造2万就业岗位。 但马科斯政府配合美国挑衅南海后,2024年菲对华出口暴跌22%,比索贬值15%。
依赖中国市场的香蕉、芒果种植户日均损失23亿比索。 与此同时,美国承诺的援助多为“空头支票”——55.8亿美元F-16战机采购掏空菲军费,而特朗普政府今年8月突然对菲加征20%关税。
菲律宾退役空军少将罗密欧·波基斯公开警告,称菲律宾正在步乌克兰后尘。 他强调所谓“南海仲裁案”不过是美菲联合炒作的一纸空文,菲律宾却因此沾沾自喜,任由美菲军事关系不断深化。 这种警告引发菲律宾国内广泛讨论,也戳中了马科斯政府的痛处。
军事上,马科斯将国家安全押注在美国“堤丰”导弹系统上,幻想以此威慑中国。 然而,波基斯指出,“战斧”导弹面对解放军防空系统几无胜算,所谓“护身符”不过是心理安慰。 美军在巴拉望岛新建的舰艇维修基地距离南海争议海域仅一步之遥,一旦中美冲突,菲律宾的九个美军基地将首当其冲成为打击目标。
杜特尔特清楚地看到,美国不断强化在菲军事部署,一旦中美关系恶化到兵戎相见的地步,菲律宾这些军事基地,必然会成为美国发动攻击的前沿阵地。 菲律宾特殊的地理位置,使其成为美国在亚太军事行动中极具战略价值的一环。
中国方面也早已发出警示。 中国大使馆明确表示,倘若菲律宾的军事基地被用于对中国的侵略行动,菲律宾将不可避免地被卷入战火,成为攻击目标。 这绝非危言耸听,在国际关系中,当一国领土被用作攻击他国的跳板,必然会遭受反击。
菲律宾国内对于马科斯政府的不满日益增长。 2025年5月中期选举中,杜特尔特家族强势回归,前总统杜特尔特高票当选达沃市长,女儿莎拉稳坐副总统之位。 民调显示,莎拉支持率飙升至59%,而马科斯暴跌至25%,民众用脚投票宣告亲美路线破产。
莎拉·杜特尔特已成为反马科斯阵营的精神旗帜。 她在墨尔本公开抨击为何要倒向一个超级大国,仅因对另一个国家有怨,主张在中美间保持中立,直言美军导弹部署将菲律宾拖入火坑。 她的言论引发国内理性力量共鸣,代表精英阶层转向务实外交。
菲律宾军方内部早已暗流涌动。 退役军官集体声援波基斯,指责马科斯削减军人养老金却将军费挥霍于对美采购。 现役部队中,棉兰老岛驻军因长期受杜特尔特家族影响,对马科斯离心离德。 若南海冲突导致士兵伤亡,军队倒戈的可能性正在攀升。
东盟国家正疏远这个麻烦制造者。菲律宾因配合美国挑衅中国,破坏了东盟大国平衡传统,在区域事务中被边缘化。 中国与东盟持续推进南海行为准则谈判,马科斯却一边派船挑衅,一边撤换外长假装示好,其反复无常让邻国避之不及。
杜特尔特的警告背后,是中小国家在大国博弈中的经典生存困境:菲律宾若继续将自己嵌入美国的“第一岛链反华链条”,不仅换不到可靠安全,反而可能成为冲突中最先被摧毁的节点;而拒绝美国,则需承受短期地缘压力与经济调整阵痛。
美国在菲律宾大规模预置弹药,幻想着一旦有情况,只需把人空运过来,落了地操起枪就能开干。 但这种思维是用老经验看新战场:现代战争日益突显无人机、网络战和远程精确打击能力的重要性,在固定的战线上“拼人头”“拼库存”的战法已经成为过去时。
固定的大型弹药库在战时极易成为首要打击目标,所谓的“全球最大装备库”反而可能在开战之初就变成了巨大的“烟火”。 美国此时欲在菲律宾复制冷战时期的招法,恰恰暴露了其战略困境。
菲律宾民众已经用行动表达态度。 街头抗议者举着“我们需要食物,不要导弹”的标语,直指其政策荒谬。 超过25%的家庭面临饥饿困境,通胀加剧导致生活成本飙升,失业率在2025年第二季度飙升至9.1%,创22个月新高。
杜特尔特曾调侃:所谓美国“保护”,本质是“用主权换负担”。现在看来,这句话不仅精准,而且正在成为现实。 菲律宾正为美国的军事存在付出沉重代价,却看不到任何实际利益。
美军“堤丰”中程导弹系统部署在吕宋岛,这些进攻性武器的存在,进一步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,也让菲律宾面临的安全风险直线上升。 菲律宾政府虽说宣称不会允许军事基地被用于进攻行动,但在实际操作中,一旦战争爆发,局势的发展往往不受控制。
美国一贯的行事风格表明,在其战略利益面前,菲律宾的意愿或许很难被充分考虑。 菲律宾本想通过与美国的军事合作获取一定利益,可如今看来,正一步步沦为美国制衡中国的“棋子”,深陷大国博弈的漩涡,面临着巨大的安全隐患。
杜特尔特的警告,就像一记沉重的警钟,提醒着菲律宾,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,必须保持清醒,审慎权衡自身立场。 否则,很可能在一场与己无关的冲突中,付出惨痛代价。
长春股票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